大國工匠是如何練成的?艾勞模身上有答案
2021年6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舉行的“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作為湖南省唯一獲得者,艾愛國穿著一雙工作皮鞋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頒獎,這份樸實讓他火速出圈;時隔半年后,在他工作50余年的湖南華菱湘鋼再見艾愛國,仍舊還是這一身裝扮:穿舊了的工作靴,泛白了的工裝服。
樸實和勤懇,是大家早已熟悉的艾愛國標簽。但是當紅網時刻記者再次接觸和采訪到這位奮斗在一線50余年的勞模后,我們不禁想問,大國工匠究竟是怎樣練成的?原來,在艾勞模的身上都有答案。
答案一:有難題的第一秒自然而然開始“興奮”
“用什么樣焊接方式,用什么樣的焊接材料,不能憑經驗,是要用數據說話的。”
1月21日上午,記者走進華菱湘鋼的研發大樓時,艾愛國正在電腦前查閱資料,研究課題。這是半個小時前剛接到的電話:客戶在拿到湘鋼生產的鋼材后制成了管道產品;但是目前產品已完成防腐涂層,那應如何保障在管道焊接過程中,電焊的高溫不會損壞防腐涂層呢?
得知這一情況,艾愛國的第一個動作是上網查詢過往資料,通過借鑒以往的處理手段,再著手準備焊接試驗,最終才是敲定執行標準。艾愛國和他的同事們告訴記者,湘鋼主要生產的產品就是鋼材本身,但和大眾印象不同的是,如今的鋼材生產有著明確的定制化需求,在何種環境何種用途的需求下,定制生產出來的鋼材是完全不同的。而艾愛國所屬的科研團隊,則是根據每一種生產出來的湘鋼鋼材,為其制定相應配套的工藝標準,來幫助到客戶后續的生產建設需求。
同時,當客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工藝難題,也就可找到艾愛國這一科研團隊再次進行協助。此次遇上的工藝操作難題正是這一狀況,“現場有的設備、母材、焊材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隨時都有可能要修整焊接工藝。”艾愛國告訴記者,最終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通過實驗方能檢驗結果。
工作中的艾愛國(右一)。
答案二:不知疲倦地驗證方才檢驗真理
調研,實驗,加上總結,說來總顯得輕巧的步驟,實際是依靠每一步付出扎實的努力和沉穩的思考,正是這份嚴謹,讓艾愛國成了湘鋼人口中的艾勞模,成為湘鋼人心中不知疲倦的鋼鐵俠。
湘鋼負責海工板研發的設計師脫臣徳告訴記者,2021年11月,湘鋼獨家中標供貨中海油流花項目2.6萬噸新一代深水導管架用420兆帕級別輕量化高強海工鋼。“當時國內有四家企業送去了樣板,湘鋼的樣板是首個通過了包括焊評在內的所有試樣檢測。”
流花項目是國內首個自營深水油田開發項目,在承接流花項目之時,時間緊、任務重,擔任技術顧問的艾愛國,是不論白天黑夜,都會到現場指導焊接,并將焊接數據一一整理分析,為大家提出優化意見。在產品交接后,由于實驗室條件差異出現問題,艾愛國又去往工程所在地珠海,打算現場將問題找出。
“當時從珠海站出來已是中午12點,我問艾勞模說要不要先吃飯,被他一口就回絕了。”脫臣徳回憶道,“他說得挺簡單又理所當然的樣子:先去客戶那里。”
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在艾愛國53年的工作生涯中,從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到亞洲最大深水油氣平臺——南海荔灣綜合處理平臺,再到目前正在進行的國家重點工程——深中通道,這些大工程,艾愛國都參與并完成攻堅難題。
答案三:身體力行的行動,最直觀的育人
如今同樣在華菱湘鋼擔任焊接技師的姜明,是艾愛國的徒孫輩弟子。2010年入職的他坦言,就在早幾年同齡人都在糾結于“996”到底值不值當的時候,他不是沒有過類似的不甘,然而正是在“師爺”的影響下,姜明如今對職業又有著新一層的認知。
“艾勞模的影響并不在于他會說什么,教什么;他身體力行的行動,幾十年如一日的在崗是大家都看得到的。這份因職業獲得的成就,是發自內心的自信,這就是我要學習的,”
姜明向記者講述了一個他入職不久的小故事。“那時剛來,一次焊接過程中,操作環境特別狹小閉塞,人窩在里邊兒完全直不起身,搞久了感覺挺憋屈又沒做好;干到一半,我真是來氣了,甩手說不干了,干不了。艾勞模這個時候就在邊上,一句話都沒說,就看了看操作環境,安排了一個應該有1米8個頭的焊工下去,沒多久人家就真操作起來了。”
這事雖小,對姜明的觸動卻極大。就在這一回“教訓”中,他向自己較上了勁:至少要做一個能在艾勞模手下干得出活的人,才能算是標準的湘鋼人。
實際上可以說,在華菱湘鋼,80%的技師、高級技師,高級工以上級別的焊工都跟艾愛國學過藝。近年來,艾愛國更是持續著力無償培養下崗工人和農村青年,先后向600多人傳授焊接技術。他的不少弟子考入南方電力機車集團、湖南三一重工集團等大型骨干企業。
“做好傳、幫、帶,實現高技能人才的傳承,是我的責任。”艾愛國樸實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將這枚沉甸甸的‘七一勛章’頒授給我,這是我最大的光榮,也是千千萬萬工人黨員的光榮。讓這份榮光得以傳承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