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湘鋼技術質量部原輔料分析室的“娘子軍”
去年底,為滿足更高的環保要求,湘鋼技術質量部原輔料分析室采購了一臺全新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用于測定機頭灰等試樣中的鉈元素。對原輔料分析室的職工來說,它的到來是“甜蜜的負擔”。一方面,有了它的幫助,分析檢測結果將更精準;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需要分析檢測的項目增加,工作量隨之增加。
“90后”朱詩文是這臺儀器最親密的伙伴。在過去兩個月里,由朱詩文帶隊,開展了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測定試樣中鉈元素的分析實驗,現已基本完工,進入了評審階段。若順利通過評審并形成分析檢測規程,將有利于湘鋼的環保工作。
技術質量部原輔料分析室主要負責湘鋼外購原輔料、工業過程水質、品種研發及產品銷售質量異議過程的疑、難、雜樣品化學成分分析。因為其分析檢測結果關系到湘鋼原輔料的結算、使用以及產品的性能,該分析室被稱為進廠原輔料的“海關”。
“我們現有職工34人,其中女性職工占82.4%,算得上是一支‘娘子軍’。”這支“娘子軍”的隊長李小君說,隊伍中不僅八成是女性職工,年齡結構跨度也很大,從“60后”一直到“00后”。如何讓“老人”不斷掌握新的技術,讓新人迅速掌握工作方法,她們一直都在努力……
李小君雖然年紀不大,但也是隊伍里的“老人”了。她2001年進廠后,一直從事化學實驗工作。“那時候我們做實驗,工具就是各種玻璃器皿,分析數據都是根據實驗數據人工計算得來,最后手工記錄在實驗報告上。”李小君回憶說,傳統的化學分析方法耗時長,污染大,誤差相對較大。
隨著湘鋼新品種開發與日俱增,傳統的化學分析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日益緊張的生產需求,傳統分析方法向儀器分析方法應用轉型勢在必行。2015年,她們首先選擇了鐵合金轉向熒光分析攻關。
但那時湘鋼尚未有過相關方面的研究經驗。這群女子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為摸索出最佳條件,她們進行了有序的分工合作。除了稱樣環節可以坐著外,其他實驗環節都需站立操作,她們經常一站就是八九個小時,連水都顧不上喝。在學習了熒光光譜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她們選擇了錳硅合金和錳鐵合金作為突破口。經過數百次試驗,在1000多攝氏度的熔樣爐旁連續奮戰6個月,最終摸索出最為適合的條件,形成了穩定準確的分析方法,順利將錳硅合金和高中低碳錳鐵4類物料由化學分析方法轉移到儀器分析方法上來,完美地解決了手工分析流程長影響企業生產節奏的問題。
這讓她們嘗到了甜頭。從那以后,該分析室加速了傳統分析向儀器分析的轉型速度,陸續采購了各種分析儀器。加上湘鋼產品不斷向高端化發展及資源環境保護的需要,生產對原輔料檢測元素的要求和需要檢測的項目越來越多,她們同時致力于各種新品種分析方法的開發,填補了不少鋼鐵行業中某些原輔料元素無分析方法的空白。
尤其是近幾年來,這支“娘子軍”先后組織技術力量對新品種硅碳合金、特種合金包芯線、釩氮合金等的成分化驗進行研究實驗,實現了特種合金包芯線新材料的成分分析,做到了目前國內對其中助劑成分硅、鈦、鋁等成分分析技術的突破,為湘鋼品種研發和資源利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數據支撐。
這支團隊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強烈的責任心,連續多年保持分析質量100%的高水平,為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原輔料檢測打造了一堵堅實的“防火墻”,所屬班組曾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湖南省“芙蓉標兵崗”等稱號。今年,該分析室又被評為2021年“湖南省三八紅旗集體”。